老辈人常说“30年河东,30年河西”,这话搁软件圈里配资网址之家,简直像照着镜子说的。
早年间火得发烫的CCED,曾是办公室里打字排版的“扛把子”,90年代哪个单位不用它做报表?
还有FoxPro,当年程序员靠它写数据库程序,敲代码时那叫一个风光,如今呢?连安装包都找不着了。
反倒是Excel和国产的WPS,稳稳当当火了几十年,现在打开电脑,谁桌面没个红色的WPS图标?
在这起起落落里,有一款软件挺特别。刚出来那几年,好多人瞅着它直摇头,觉得“这东西能干嘛”,可这两年,用过的人都开始说“真香”,成了办公桌上的实用好帮手。
从金山“出走”的表格梦:不会写代码也能做软件?
故事得从2010年说起。那会金山WPS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,可一个跟着WPS一起成长的研发骨干却琢磨着“搞点不一样的”。
他天天跟企业打交道,发现大家都在为信息化犯难:想做个管理系统,找程序员写代码太贵,周期又长,稍微改个需求就得重新敲代码,小企业根本扛不住。
“能不能让不懂代码的人,也能像画表格一样‘画’出软件?” 带着这个想法,他离职创业,闷头干了三年,2013年,一款特别的软件面世了。
这款软件长啥样?说白了,就跟Excel、WPS差不多界面,会用表格的人打开就能上手。
你可以像平时做报表一样“画”软件,比如画个入库单、报销表,还能把这些表格连成一个系统。
更厉害的是,它不只是个“高级表格”,还藏着系统级的功能:能设置权限,比如让财务能改数据,销售只能看;能设计审批流程,报销单提交后自动流转到领导那儿;还能连接数据库,存成千上万条数据也不卡。
用惯了Excel的人都说:“这不就是会‘长大’的表格吗?”
拿了奖却没人理?
2014年,它参加阿里云应用大赛,拿了个“凌云奖”第二名,按理说该火一把,可那会团队忙着打磨产品,没怎么宣传,市场上几乎没动静。更难的是,质疑声一波接一波。
程序员们最先坐不住:“不用代码写软件,那还要我们干啥?” 在他们眼里,无代码工具就像“投机取巧”,觉得复杂功能肯定实现不了,甚至担心“以后没人学编程了”。
另一边,大企业也瞧不上:用友、金蝶这些传统软件巨头都用了十几年,它界面跟表格似的,在他们眼里就是个“玩具”,“企业核心管理系统能交给一个‘画表格’的工具?开玩笑吧。”
从小企业“试水”到大国企“真香”:逆袭全靠“接地气”
谁也没想到,最先接纳云表的是中小企业。这些企业想用信息化管管库存、管管订单,可传统软件一套几十万,定制功能更贵,用Excel又太糙,复杂点的流程根本跑不起来。
云表刚好补上这个缺口:不用花大价钱请程序员,企业里稍微懂点表格的员工,花几天就能“画”出个进销存系统,入库、出库、查库存一目了然,成本不到传统软件的零头。
一企业的老板说:“以前用Excel记库存,半夜接到订单还得爬起来对数据,现在用它做了系统,手机上就能看库存,错漏率降了80%。”
到了2018年前后,大企业也坐不住了。他们的系统大多用了十年八年,代码老旧像“老古董”,改个审批流程得找外包团队折腾半个月,成本高还效率低。
试试云表?结果发现真香:不用改底层代码,通过拖拖拽拽、设置参数,就能把报销流程从“三级审批”改成“五级审批”,生产管理系统也能随时根据订单调整流程。
现在不少央企、国企的信息化部门都成了它的“常客”,有人开玩笑说:“以前改系统求程序员,现在自己就能搞定,比改PPT还简单。”
小结
回头看云表的故事,像极了软件圈的“阿甘”:没有华丽的营销,没有巨头的背书,就靠着“让表格长出系统”的初心,一步一步熬过质疑期,最终让市场明白:真正的好工具,从来不是靠代码堆出来的,而是让更多人能用、会用、爱用。
或许这就是“30年河西”的道理:只要找准用户的痛,坚持把事做透配资网址之家,哪怕是“画表格”,也能画出一片天。
永信国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